你还有哪些从来没有被挖掘的天资呢?继续发掘你优势的唯一办法就是多尝试,直到找到它。
---------------
对于一个人的成才成功而言,先天因素固然很重要,后天因素也很重要——不要因为自己某个方面不够好而否定自己,比如学习成绩不够好,智力测验分数不够高,从而认为自己不够聪明,没希望了。
但是我们还差一个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我们总还是要依靠自己的某些才能在这个世界上立足,要如何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呢?我们都知道“扬长避短”,但是要找出自己的长处,往往还是有点犯难。所以才会有“我不聪明怎么办?”这样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介绍一本书和一个故事。
发现属于你的“SIGN”模型
这本书叫作《现在,发现你的职业优势》,作者是马库斯·白金汉,是优势理论的创始人。虽然这是一本写给成年职场人士的书,但是对于青少年也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作者告诉我们一个简单实用、可以帮助自己找到长处、强项、优势的“SIGN”(信号)模型。也就是说,你循着这样的“信号”思考,就能够找到自己的优势所在。
什么是“SIGN”模型呢?其实就是4个单词的首字母,分别是:Success, Instinct, Grow, Need.下面我们来介绍下这4个单词的含义,以及相关的一些问题。
Success ——就是你在某个方面自我效能感强,你有信心做成功。
跟别人聊什么话题让你更有信心?
你在哪些方面能够指导别人?
别人常常向你请教哪些方面的问题?
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不会感到焦虑和担心?
Instinct——在某些事情上,还没有开始之前你会感到迫不及待,直觉上就想尝试。
你在什么事情上很少拖延?
完全没有工作任务的情况下,你会自主自发地去做什么事情?
你宁愿放弃休息的时间也要去做的事情是什么?
Grow ——在做某些事情的过程中,你很专注,求知欲强,学得很快。
做什么事情会让你感到时间过得飞快,沉浸其中,甚至忘记了吃饭?
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会让你暂时忘记了“刷手机”?
你做什么事情不容易感到疲倦?
Need——在做完某个事情之后,你有真实感和满足感。
做什么事情让你感觉“无论结果如何,做这件事本身就是奖赏”?
做什么事情让你有 “如愿以偿”的感觉?
你可以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画个大大的田字格,每个格子代表一个字母,你可以在每个格子里写上若干件事情。可以从你上学时期开始回顾,把所有记得的属于这四类的事情都列出来。当然,有的事情可能是被重复填写到不同的格子里。说明这件事情具备四种属性当中的多种,属于你的优势的可能性很大。
你还可以逐步提炼这些具体事件,寻找这些事件的共同点,比如“善于交朋友”“体力好”“组织安排事情井井有条”“动手能力强”,等等。总体而言,在一些事情上,你感到很强大,循着这样的方向,有很大可能找到自己的优势。当然,这也需要花点时间和耐心。
如果你很难找到自己的优势,是不是你“遇到”它的方式不对?
除了寻找“SIGN”,你还可以向你信任的师长和朋友,询问这么几个问题:
你觉得我身上有什么优点?为什么?(请他列举具体事件)
你觉得,我身上有什么不同于别人的特质?
你最欣赏或者佩服我哪些方面呢?
在你看来,我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最兴奋最忘我?
我曾经做过的哪件事情,让你印象深刻?
如果你很难找到自己的优势之处,好像是什么都做不好。那很可能是你“遇到”它的方式不对。举个例子,有些同学数学不好,很可能是因为没有遇到一个好的数学老师。当然这也不完全是老师的错,因为老师面对班里的学生很多,只能用一个方式面对所有学生,肯定是有不适合每个人的情况。
《发现天赋的15个训练方法》的作者肯·罗宾逊,在书中讲到了她的女儿凯特在化学课上的表现。
由于凯特小时候数学没有学好,而高中化学课又经常用到数学,所以孩子有点丧失了信心,总是在化学课上心不在焉,吊儿郎当,所以她的化学课成绩不及格,需要重修。新来的老师米勒在上课的时候,凯特在跟邻桌的同学传纸条玩。化学考试的时候,凯特又没有及格。米勒老师把凯特叫到办公室,对她总是坐在教室后排,并且不完成家庭作业表示了不满。她说:“对你这样有天资的孩子来说,这样不认真的态度是不可接受的。”
接着米勒老师问凯特是否愿意接受一个条件,她愿意利用课外和午餐的时间为凯特补习,但是凯特必须坐到教室的前排,并全心投入化学的学习中。凯特只能同意了。凯特很快就发现,只要能够集中注意力,那些化学知识并不难。更让她吃惊的是,一点点的进步让她竟然喜欢上了化学,成了班级里成绩最好的学生,甚至还能辅导其他同学学习,她还考虑未来报考大学的时候选择化学。
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是因为米勒老师发现这个孩子既然能够在别的科目上取得不错的成绩,如果她不是在化学课上偷懒的话,一样也能取得好成绩。米勒老师也意识到凯特在传统的课堂情境下不太适合,所以她愿意花时间单独辅导她重新学一遍。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学习风格,有的人希望老师多说话,因为他们靠听觉学习。有的人是看到老师在黑板上的板书就会精神抖擞。所以对一些学生来说,老师可能讲得太多,而对另一些学生来说,老师又可能讲得太少。培养能力的关键在于接受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学习方法,并用这种方法尽可能地多开发自己的兴趣。
所以,我们在根据以往的经验考虑个人优势的时候,对自己的判断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如果你怀疑自己在某些方面的天资,就要考虑一下这种怀疑是怎么形成的,是不是受到了环境的极大影响?是不是当时的环境不太适合你?有没有发展这些天资的其他方法?你还有哪些从来没有被挖掘的天资呢?所以,继续发掘优势的唯一办法就是多尝试,直到找到它。
那些让你感到自己弱爆的事,怎么面对?
我们说了“扬长”,现在来说说如何“避短”,就是那些让你感到自己弱爆的事情。我们不妨也可以对照这个列表来看看,身边哪些事情是属于这个系列的。
1. 有些事情,我屡次尝试,但几乎都失败了。
2. 别人告诉我需要在这类事情上有所改进。
3. 我从来没有在这类事情上得到过奖赏或者认可。
4. 我想办法避开此类事情。
5. 我不停地物色能够代替我做此类事情的人。
6. 我不得不打起精神来去做这类事情。
7. 我需要花很长时间来学习处理此类事情。
8. 此类事情让我感到无趣。
9. 无论我多么努力都处理不好此类事情。
10. 这类事情让我感到疲惫不堪。
11. 一想到要自己处理这类事情就想退缩。
12. 憧憬一个不用再遇到此类事情的世界。
青少年在选择专业、职业发展方向的时候,以上的事情应该是被绕开的区域。如果你不小心已经在这样的领域工作了,还可以考虑跟那些喜欢做此类工作的人合作,也许他们还能告诉你有什么方法和技巧可以快速有效地去做,你就不用花太长时间跟这类事纠缠了。当然,你越是了解自己的优势,越有机会有能力逃离你的“弱势”领域。
需要提醒的是,这里的“避短”并不是你逃避责任的借口。你要看看在你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是不是出于懦弱而不想承担责任?轻易说出,这个我也不想做,那个我也没兴趣,总是憧憬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得来全不费功夫的世界。如果是这样,纵然有天大的才华,也会被懒惰和逃避埋没的。我在大学教书,经常遇到不认真学习,成绩不好,借口说不喜欢这个专业,想要转专业的学生,他们往往转到下一个专业,不认真学,结局还是一样的。不肯承担责任,不肯下功夫,不敢突破舒适区,最后的结局就是,哪儿都是你的短板。
Tips
当你冒出 “我不聪明,怎么办?”念头的时候,这几本书可以帮到你:
《让天赋自由》让我们重新思考,我们心目中对聪明的定义是否有偏颇?比如反应慢,比如学业成绩不好,真的是不聪明吗?也许,我们在学校不考的很多方面表现很好呢。
《绝非天赋》告诉我们,我们可能高估了先天因素对于人生的影响。其实影响人生的,有先天的和后天的很多因素,并且它们之间还相互作用,是个非常复杂的模型。也许你只要在某个点上发对了力,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配合得当,某些略微的优势可以在时间的加持下成倍增长,增加成才的机会。不要被“标签”思维固化,去寻找合适的成才方法吧。
《刻意练习》就是那个很重要的成才方法,也是非常靠谱的后天发力点。天赋和潜能一直是存在的,但是需要用科学的训练过程去激发。甚至可以说“成为天才,是有套路的”。
《坚毅》说的是,我们不仅要用科学的训练方法激发潜能,还要用科学的方法让这个过程不那么苦哈哈的,而是带有激情地坚持很久,最终才能实现目标。
《现在,发现你的职业优势》说的是,如何充分发掘优势和长处,避开短处。我们不是不聪明,而是需要一些方法把聪明之处挖掘出来,让它显现。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具备成长性思维,而不是用固有的眼光看待自己。还要不断尝试、突破舒适区。(高艳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教育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