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弹演员换下长衫旗袍,穿上戏服载歌载舞演绎《山歌调》《道情调》《无锡景》等传统曲牌;舞美背景从一桌两椅延展至全台……由上海评弹团首创的评弹剧《医圣》日前在上海大剧院中剧场首演,创新将名医张仲景的故事搬上舞台,引起了不少戏迷的关注。当评弹这门曲艺种类首次迈入剧场,这一步究竟迈实了吗?在昨天举行的“从书场到剧场——新时代评弹的打开方式之探索”研讨会上,主创与学者进行了深入讨论。
从《林冲》《上海滩》到《白蛇传》,评弹向来有“书戏”的传统,这一次转化为综合性的舞台演出,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坦言从开排到演出,每一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好在大多老戏迷和年轻观众都坐得住,觉得好看”。
“吸引观众必须找到新的方法,评弹剧强化了评弹的魅力,让评弹释放更多生命力。”上海市文联副主席滕俊杰认为,剧中无论是张仲景的行侠仗义,还是贪官的丑恶嘴脸,都因为曲艺演唱和戏剧表演的结合得到了生动诠释。
艺术的生命力正在于其独一无二的特色,从剧本到服化道皆以评弹为核心是《医圣》从最初就坚守的准则。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胡晓军认为,要把评弹的本色诠释好,就得“把剧当作评弹演,而不是把评弹当剧演”。他以海派京剧为例,传统京剧素有“听戏”一说,上海京剧艺人则融入身段和武打表演,不仅丰富了京剧的舞台表现力,也为日后剧种发展提供了全新思路。
艺术样式的每一次创新往往伴随着新一轮的思考。评弹进剧场无论对院团还是对演员来说,都是一次极富意义的尝试和挑战。如何抓住剧场里的年轻观众是如今评弹人也是传统戏曲人最关切的问题,而为之付出的努力和因此诞生的新作亦是曲艺蓬勃生命力的映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