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离、未知环境的焦虑,对学习、科研压力的恐惧,要怎么面对才好呢?
--------------
对于学生们来说,今年经历了不一般的体验。大学生在家度过了有史以来最长的假期,中小学生对网课的回忆似乎就在昨天。
也许在家上网课或放假的日子里,许多学生都曾感叹,“我不想待在家里了”“我想回学校”“我想跟朋友们一起玩”,但是真的到了开学的时候,学生们的期待却跟假期余额一样迅速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焦虑、紧张……“不想开学”成了新的共鸣。
不止小朋友,哪怕已经读研了,学生依然有这样的焦虑。在家时不是总盼回学校吗,怎么临开学却抵触进课堂了呢?
不想开学,各有各的理由
想开学的心情都是相似的,不想开学的同学则各有各的担忧。
子轩今年开学要升二年级了,但一提到“开学”,他就一副哭丧脸:“为什么要去学校,为什么不能在家看电脑上课?我想要妈妈陪着我。”对于年级低、年龄小的同学们来说,离开家去学校、跟家长分开,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分离会引起焦虑,哪怕一年级的第一个学期末时,子轩已经不会为了要出门上学而哭鼻子了,但在半年多都待在家里之后,想让他重新恢复到规律上学的状态,还是有点难的。
而即将初三的墨墨才不担心跟爸妈分开呢,她巴不得早点回学校、不再被爸妈唠叨。但想到开学,她压力也很大:很多功课落下了,那么多作业和试卷等着她,开学以后还能跟得上同学们的步伐吗?马上升入初三,开学肯定要进行摸底考,接下来的一年也会有很多场大考,能撑得住吗?墨墨觉得,学习压力好大呀!
刚高考完的佳佳,最担心的不是跟爸妈分开,也不是开学的学习压力。她对大学生活充满了向往,但向往中也夹杂着焦虑:我会遇到什么样的同学呢?舍友会是哪里人呢?学校的饭菜不好吃怎么办?我到底要不要报名社团呀?佳佳觉得面前是一个未知的世界,既感到新奇,又害怕危险。
小王已经读了两年研究生,对大学的新鲜感早已过去,他现在最担心的是毕业和工作。父母不理解他的忙碌,总觉得他写论文、忙毕业就是在玩电脑,跟他对工作、对理想的追求也不同步,总是劝他回老家考公务员。小王的毕业设计进展不顺,他特别担心回校后面对导师的询问,内心很郁闷,渐渐变得不想动、不愿意与人沟通,近期吃啥啥不香,干啥啥不行。
做好这几步,轻松回校园
虽然子轩、墨墨、佳佳、小王都有共同的心声“不想开学”,但背后的理由各不相同,并不能一概而论、同样处理。对分离、未知环境的焦虑,对学习、科研压力的恐惧,要怎么面对才好呢?
当然是针对原因,逐个击破。
对分离和新环境的焦虑,本质上是对未知、不安全、不可控的恐惧。二年级的小朋友担心离开了妈妈的世界是危险的,大一新生也会担心全新的校园让自己hold不住。
这种来自自身的焦虑跟外界的客观问题有着奇妙的不同,面对数学题,我们可能会想解决它;面对危险的场景,我们可能会想远离它;但面对情绪问题,这样的做法有时却会起到相反的效果:“我不该这么焦虑,我想解决掉它或者不去想它,但是,啊……我做不到,我更焦虑了!”
当我们焦虑的时候,其实是在为未来不可知的问题而焦虑,既然尚不可知,也就无法提前解决,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想要从思想上解决自己的焦虑问题,反而可能变得更焦虑。
此时我们应该做的是,允许自己出现焦虑,学习一些放松技巧,去接纳这些情绪。比如,当感到焦虑的时候,让自己暂停一下,花三五分钟练习深呼吸,把注意力集中到当下,即便感受到了自己的情绪,也不要去阻止。这就是一个放松、接纳情绪的好办法。
我们还可以提前作好一些计划,因为计划能帮助我们感觉更可控,期待还能冲淡焦虑。新环境的确有许多不可知不可控的地方,但对于小朋友来说,家长可以告诉他们,下午几点钟一定会去接他们放学,并让他们对放学后的时间作一个计划安排,让他们有个可控的期待;对于大学生来说,可以提前调整一下作息,让自己提前适应开学后的时间表,也可以提前了解一下校园环境,选几个最想去的地方或最想吃的东西,安排在第一周去玩或去吃。
而如果是恐惧学习、科研的困难而不想开学,其实也是正常的,没有多少人天生就喜欢迎难而上,但多数人都能有做得不错的地方。我们可以找一找自己曾经在学习科研上的小成绩,比如在哪一科上曾经取得过好成绩,看哪篇文献时曾经觉得顿悟欣喜,让自己多点自信,面对开学后的学习科研也有更多掌控感。
另外,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而不想开学,寻求社会支持总会让我们好受一点。当我们想到开学而感到不开心时,找朋友一起吐吐槽,然后一起去找点好玩的,让自己多感受到一些支持和安全感,会让你更有勇气走向未来。
希望我们再次踏进校园时,都带着从容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