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是跟同学一起在宿舍吃的自热火锅”,25岁的山东姑娘、广州医科大学研究生张素第一次没有回家过年,“年初一一大早就参与抢救了一名脑出血的危重患者,可惜还是没能救回来”,回想起当时心肺复苏时的情景,张素至今仍然感慨万分。
像张素一样没有回家过年的学生还有许多,一人饰多角色的他们,一边是临床型研究生,要完成导师交予的课题研究任务,一边是规范化培训医师,参与医院各个科室的临床工作。自1月份以来,张素就与同学、同事一直默默冲锋在医院的战疫阵地,至今仍坚守在这个特殊的“战场”上。
图为张素。受访者供图
家住湖北黄冈的黄凌平是张素的研究生同学,春节前就从父母处得知家乡的疫情较为严重。当时,她心中只想着上完最后一个夜班就立马回家,“看着长辈们在微信群里发的信息,我好几个晚上都没有睡好”。
可看着铆足干劲抗击疫情的其他同事,黄凌平还是退掉了火车票。1月20日,她在朋友圈里写下这样一句话:“作为前线医生,越难越爱。”
图为黄凌平。受访者供图
既然不能回家过年,那就全身心投入到战疫一线工作上来。正在急诊科轮科的黄凌平毛遂自荐,做起了120救护车上的“摆渡人”。“接到120急救电话,我们要立马准备急救用品跑上救护车,并打电话给患者家属询问基本病情和具体位置,确保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急救和转运。”据黄凌平回忆,疫情期间她出诊最多的一天达11次。
“家里情况还蛮好的,父亲当起了志愿者,每天给小区的居民测量体温。”24岁的黄凌平谈起父亲时,倍感骄傲,“都是努力生活的人,就应该互相帮助,这是父亲教的道理”。
急诊专业的朱志远第二次没有回家过年,相比其他同学,1992年出生的他显得更加“老成”。“每天上班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给患者测量体温,然后绘制体温曲线。经手的患者得到最好的救治,这种成就感和自豪感是做任何事情都无法比拟的。”朱志远告诉记者,做人最重要的无外乎是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儿。
图为朱志远。受访者供图
因为疫情,来自湖南的熊瑶也选择了坚守一线。与往年不同,今年的年三十她是与在广州工作的哥哥一起过。“年三十那天不用上班,我去了哥哥家过年,吃过年夜饭后,就借着手机屏幕跟远方的父母抹了一会儿眼泪。”想起当晚与父母视频的情景,24岁的小姑娘有些哽咽。
在熊瑶心里,医生一直是一个很酷的职业,更是一个感触人间温情的职业。一对老人的爱情故事让她印象深刻。“一个80多岁的老奶奶因为脑干梗塞住进了ICU,她的老伴每天都会过来探视,雷打不动。探视的时候,还总对着昏迷的老伴说一些年轻人爱说的甜蜜话语,还总聊起他俩年轻时候的故事。”熊瑶笑着说,这就是最美的爱情和最动人的亲情。
图为熊瑶。受访者供图
疫情还未消散,这群“90后”医学研究生仍然坚守岗位,全力战斗。淬火成金,百炼成钢,这支青春之师正身体力行,篆刻下“自强不息,迎难而上”的青春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