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凤池(上海)
还记得前段时间引发热议的“小学生不会剥鸡蛋,大学生让家长定期到校洗衣服”新闻吗?现在,有两个地方针对中小学生的家务劳动能力出手了。
一个是上海普陀区树德小学制定了《树德作业本》。在首页的“家务清单”上,共列出了放餐具、整理书桌、扫地、煮饭等10项家务内容,一至五年级的学生每个学期都对应两项家务,五年级的学生要学会下面或者馄饨,帮助家里换床单被套。家长在“家务完成情况”评价表内“打分”,告知学校孩子的家务完成情况。上海也正在制定加强大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以及配套的教育指导纲要,使劳动教育落细落小落实。
上海普陀区树德小学,这里的每位学生都有一本特别的作业本。康玉湛 摄
另一个是广州发布《广州市教育局申博体育在线: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和《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对不同年龄段的中小学生的劳动技能、劳动教育目标等进行了明确。《纲要》将中小学生分为4个阶段,分别设置了家务劳动、校内劳动、校外劳动等。比如,小学4到6年级要学会做一日三餐,初中生要学会煲汤。
从网友的反应来看,多数人对此持肯定和支持态度,并建议此举在全国推广。这一方面,体现了很多人对中小学生的劳动能力缺乏有着感同身受的认识,希望改变现状;另一方面也说明,长期以来的劝导、建议,或许终究还是需要有制度规定才能强化效果。
上海普陀区树德小学的学生回家后做家务。康玉湛 摄
劳动对青少年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比如,可以培养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可以让孩子养成勤劳节俭的良好习惯,更体谅父母的不容易,改善亲子关系等。长远点说,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劳动观念、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也是为养成热爱生活,有能力创造幸福生活打下根基。所以,提倡“劳动要从娃娃抓起”,不是没有道理的。
当然,道理谁都懂,但落实到实处,总是有各式各样的牵绊。一则,现在的教育环境下,很多学校和家长,仍然有着“读书好就一切都好”的观念,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都无所谓。或者认为孩子搞好学习已经需要耗费全部心力,没有时间或精力再进行劳动锻炼。要么,就是认为读书是眼下应对激烈竞争的唯一目标,劳动可以留到以后再学习。二则,一些家长认为家庭条件足够到不需要孩子劳动,不愿意让辛苦学习的孩子再从事繁琐劳累的家务等事务。这两种观念,将劳动与学习对立,既无逻辑基础也无现实依据,更多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
作业本内印有为该校学生特别制定的“家务清单”,家长需要在“家务完成情况”评价表内“打分”。康玉湛 摄
按理说,学校和家庭两者中的任何一个场域作出改变,都能改善中小学生不会劳动的现状。但现实是,家庭千差万别,改变不易。现在,上海、广州两地从学校入手,将家务劳动以作业的形式开展,无疑更具有针对性,效果也必将更好。一则,它在实施初期具备一定的“强制性”,学生需要按要求完成作业,家长也必然在此过程中为孩子提供指导和帮助。二则,它充分考虑了不同年龄段、学习阶段孩子的实际情况,且要完成的劳动都是实用性较强的,确保在提升孩子劳动能力的同时,不过多占用孩子的时间,让家长放心,不至于引发舆论反弹。
当然,两地规定出台后,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比如有人认为将家务列入家庭作业,是否是一种形式主义?其实,这一质疑并不难反驳。看一项举措是不是形式主义,可以从其出台的初衷和实施过程中的表现来看,如果初衷良好且切合实际,在实施中也始终坚持内容大于形式,没有为形式而忽略或抹杀内容,那么就应当不被视为形式主义。很明显,将家务列入作业的规定,更像是一种认真严肃的仪式感,而非形式主义。
古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是时候以一种更接地气又带点锋芒的形式,让孩子们学会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