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医生留不住,该如何“救急”
《急诊室故事》、《急诊科医生》……这两年讲述医院急诊医生的影视作品热播,不过你知道吗?在急诊室的更前沿,还有一种医生,叫做急救医生,他们的工作场所很狭小——120救护车。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心胸血管外科主任陈鑫介绍,现在江苏省平均一辆120救护车上只有半个医生,很多城市面临有车却派不出的尴尬。 现在救护车里的医疗硬件设备已经比较齐全,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以及各种药物都到位了,但急救医生的数量非常缺乏,急救车就空在那儿出不了车,这已经是一个全国性的现象。比如,江苏13个设区市,共配备了急救车501辆,专业急救医师仅252人,相当于一辆120只有半个急救医生。就算是只有半个急救医生的队伍也很不稳定。南京市2017年共招录了4名急救医师,但同期有6名急救医师辞职,今年初又有2人离职。 想想也是,无论白天黑夜,24小时内,一个电话随叫随到,急救医生必须按照院前急救规章制度,做好必要的诊疗和初步的分析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这个工作,不但劳动强度大、责任重大、风险高,而且待遇低,专业上没有任何长进,看不到前途……某市招聘120急救医生,因为应聘者没有达到面试人选比例而取消。这种情况,在当地环卫局招聘淘粪工时都不曾遇到过。 人一旦突发急病,或者遭遇意外事故受伤,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迅速拨打120,以最快的速度将患者送到就近的医院进行抢救。可是,如果120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因为急救医生少而派不出救护车,从而耽误了病患的紧急抢救,那将会留下多大的遗憾和伤痛。 急救医生“人难招、留不住”,正如同儿科医生、社区全科医生紧缺一样,是当前医疗方面明显的短板,暴露了相关医疗制度的缺陷。对此,需要医疗部门、高校、医院等多方面共同努力,采取必要的措施,改变急救医生队伍日益萎缩、难以为急救病人“救急”的窘境。 陈鑫代表建议,大专定向培养三年制临床医师,让其毕业后直接从事院前急救工作。这个建议,着眼于人才的培养,在高校建立院前急救人才教育培训体系,设立院前急救有关专业,为医院提供急需的急救人才,确实很有必要。 与此同时,不断完善薪酬体系,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提高急救医师各方面的待遇,也必不可少。如山西太原市曾出台规定,从2014年9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到市120急救中心服务一年,视同为支援基层服务的经历,可作为医生职称晋升的条件。类似的规定,其他地方可以参考,也可以因地制宜,制订出更多的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激励机制。 比起医院里其他科室的医生,急救医生相对来说更加容易受到攻击和伤害。因此,还应该对急救医生采取必要的心理干预措施,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化解他们的职业压力,确保急救医生的身心健康。要从根本上改变急救医生“人难招、留不住”局面,需要完善院前医疗急救体系的顶层设计,从制度上保证急救医生的基本权利,以保障急救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
关键词:急救医生,救急,健康 |